_0
_1
_2

因为一场车祸,她自骨盆以下全部截肢,成为了一个S6级别的重度残疾女孩。

为了“行走”,爷爷给她套上了篮球,她被人们称为勇敢的“篮球女孩”。

不向命运屈服,不能在陆地上自由奔跑的她,进军残疾人运动会,成为了一条在水中自在遨游的“鱼儿”。

如今,这条“雪中飞鱼”就业安置,成为了一名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,开始了她又一个全新的生活。

说百姓故事,品百味人生,本期子牙童趣咱们老百姓就讲讲向阳而生的女孩钱红艳的故事。

天降横祸,高位截肢

1996年,小红艳出生在了云南省陆良县马街镇庄上村的一户贫寒家庭中。

4岁以前,小红艳是一个十分开朗又无忧无虑的小女孩。

2000年,小红艳和伙伴们过马路时,不小心掉了鞋子,扭头回去捡鞋的小红艳,被一辆急速飞驰的汽车卷入了车底。

从那一刻开始,她就彻底失去了穿鞋子的机会。

这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车祸,打破了这家人平静而又温馨的生活。

经历了术前术后巨大痛苦的小红艳,睁开眼睛哭过一场后,问妈妈:“为什么我的脚有点凉凉的,我想穿双厚鞋子。”

听着这话的妈妈瞬间泪如雨下,她不知道该如何向小红艳解释,凉凉的“脚”是麻药在作祟。

术后回到家中,小红艳虽然抓住了生的机会,但也因没了双腿,她始终被困家中。

小红艳的伙伴们经常来看望她,他们会给小红艳讲述学校里的事情、放学路上的事情,他们想让小红艳快乐。

殊不知,4岁的孩子不会掩藏情绪,小红艳对自己下地“行走”,出门玩耍的渴望一天比一天强烈

为了满足小红艳的这个“小小要求”,家里人做出了非常多的努力与尝试:木板、轮胎、系绳、推车……但结果都不太尽人意。

直到有一天,小红艳的爷爷兴奋地拿回来了一个篮球。

他看别的小朋友打篮球时,篮球会“跳”起来,便想让自己的小孙女,也像篮球一样,“跳”出家门。

这位老人家小心地拿着剪刀,把篮球对半剖开,里面垫上柔软的棉花。

他把做好的工具小心翼翼地套在了小孙女的伤处。

当他扶着孙女“跳”出了第一步时,这位脸上满是皱纹的老爷爷,和他的孙女一起,露出了孩童纯真的笑容。

为了让小红艳能够保持自己上半身的稳定,爷爷又给她做了一双秘密武器——用木板做的小手垫。

有了这两样工具,小红艳走出了家门,重拾笑容,回到了人群中。

这样一个“奇特”的孩子,无论走到哪里,都会引来大家异样的目光。

不管是惊奇、怪异还是赞叹、佩服,小红艳渐渐出现在了各大网络平台上。

她的情况被更多人知道后,人们心疼这位天真孩童的遭遇,也赞扬她的坚强、不屈,人们称她为坚强的“篮球女孩”。

小红艳一家有五口人,挣钱的只有爸爸妈妈。

她和两个弟弟,还有爷爷都不能在经济上给予家庭帮助。

为了挣钱养家,小红艳的爸爸在外地打工,一年只回来一次,妈妈在种桑养蚕的同时,还要操持整个家庭的生活。

为了给小红艳做手术,家里的钱被用了个一干二净,外面还欠了一笔巨大的债务。

为此,自觉得给家庭增加了苦难的小红艳一直十分内疚,常常暗自流泪

2004年,小红艳的情况在网上越传越开。

普通老百姓的心肠是最软的,他们自己就过着一般或不容易的生活,一旦看见了别人的苦难,共感心理会让生活不易的他们,有想流泪的冲动。

许许多多的人为小红艳泪湿眼眶,无数好心人开始自发地为小红艳捐款捐物。

2005年1月,公安部出资10万,派遣了专人到云南,接上了牵挂人心的小红艳,把她带到了首都北京,在那里,小红艳进入了中国康复研究中心,开始了她将近两年的康复治疗。

那里的专家们还为小红艳设计装配了假肢。穿上假肢的小红艳一下子就“长”高了,她有了1.27米。

2007年,在各界人士的关注下,小红艳结束了自己的康复训练,回到了家乡云南陆良县。

在县残联理事长的带领下,小红艳坐在了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的观众席上。

那是小红艳第一次看到和自己一样的人的拼搏之路,参赛的全是残疾人,但他们脸上的自信却像一团火焰,深深地烙印在了小红艳的脑海里。

原来体育会使人着迷,让人自信。

幸运入选游泳俱乐部

看了一场比赛,让小红艳结识了国家残疾人游泳队的教练张鸿鹄。

曾带出多名游泳冠军的张鸿鹄,一眼就相中了这个有着羞涩笑容的小女孩,他想要培养她成为游泳运动员。

经过父母与教练、残联的多方商议后,11岁的小红艳在2007年正式加入了张鸿鹄开办的全国首家残疾人游泳俱乐部——“云之南”青少年游泳俱乐部,并成为此俱乐部的第一批成员。

身体健全的人学习游泳都不容易,更别提一位高位截瘫的小姑娘了。

但是那句名言说的很对:天助自助者。

只要小红艳不放弃,老天爷也不会跟她说一个不字。

俱乐部里的孩子中,小红艳是去得最晚的,但她是学得最好的。

在水中,人没有了双腿,就像鱼儿没有了鳍,游轮没有了舵。

方向感是每个游泳运动员都必须要具备的,否则将会容易横向摆动,降低**速度。

作为运动员中少见的S6级残疾人,小红艳别的没有,吃苦,却是十分在行的。

因为自己为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,小红艳当时唯一想做的,就是好好学,取得成绩,让家里人开心,也为家里减轻负担。

为了克服因失去双腿,而不好控制重心的弱项,小红艳每天都要进行加强腰腹力量的训练。

即使完成了教练规定的量,但只要教练因训练成果不显而脸色不好时,她就会默默地自我加练,直到教练露出笑容为止。

有时候教练也会不忍心让小红艳这么辛苦,他们会劝说小红艳,但小红艳总是嘴里说着“知道了”,行动上依然不变。

上百次俯卧撑、仰卧起坐、各种器械训练、臂力拉伸、一万米的游泳米数,这是小红艳每天都要达标的任务量。

套着教练为她新裁剪的篮球,小红艳在游泳池里扎下了根

她比许许多多的孩子付出的努力和汗水都要多,她在水里呛水的次数也比别的孩子多。

在“云之队”,小红艳的能吃苦,是全队人公认的第一。

天道酬勤,功夫总是不负有心人的。

初露锋芒

2009年,在云南省第九届残运会上,小红艳像当年看到的自信运动员一样,绽放出了灿烂而又美丽的笑容。

13岁的她一举拿下游泳项目的三枚金牌。

同年,在全国残疾人(18岁以下)游泳锦标赛中,小红艳再次证明自己,取得了一金二银的好成绩。

2010年,在2010年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中,她又斩获了三枚银牌。

那时候,小红艳有了一个奥运梦,她想要参加2012年的伦敦残奥会,并站在领奖台上。

为此,她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高强度训练。

事与愿违,在2011年的全国残运会前夕,最疼小红艳的爷爷突然去世了。

这个噩耗让小红艳一度崩溃,哭到不能自已。

以至于在几天后的残运会上,小红艳发挥失常,只拿到了一枚铜牌,无缘伦敦残奥会。

命运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的。

小红艳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,不断精进自身游泳技巧,永不言败的她在2015年全国残运会上,再次取得好成绩,获得了备战2016年里约残奥会的资格。

虽然在里约残奥会上,她仅代表中国取得了第九名的成绩,无缘四强,但她还是非常值得人们夸赞一声“好样的!”

装上假肢,幸福生活

其实早在2013年的时候,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就为小红艳设计制作了一副新的,适合现在的小红艳穿戴的假肢,这副假肢能使小红艳瞬间“长高”至1.64米。

她再也不用过着仰视他人的生活了,在日常生活中,她可以以正常女性的身高来欣赏世界。

小红艳的家庭比较贫困,即使她参加了不少比赛,也有了一些奖金,但这些钱连家里的负债都还不完。

小红艳的父母还是每天辛劳地为钱奔波,就连她的两个弟弟,也开始和母亲学着养蚕挣钱了。

2017年,小红艳有了新的打算,她想有一份稳定的工作,以减轻家庭负担,也让两位弟弟接受好的教育。

7月份,办完了优秀残疾运动员的就业安置手续后,小红艳就在家乡陆良县的残疾人联合会下属事业单位,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了。

如果你去那里的政务服务中心,你就会看到窗口那位,有着甜美笑容的小红艳。

从健康的孩子,到“篮球女孩”,到备受关注,到成为运动员,最后到手拿傲人成绩,踏实工作,回归生活,小红艳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

吕蒙正在《时运赋》中说:天有不测风云,人有旦夕祸福

但小红艳用她稚嫩的双肩,向天喊出“我命由我不由天”。

她直面生活中的种种苦难,但始终没有低下头颅,在她那瘦小的身躯里,有着一股无与伦比的,强大的力量,支撑着她向前走,不回头。

她的绚烂人生还在继续,她的事迹,将被更多人铭记

一个人可以被毁灭,但不能被打败,当我们遇到挫折与意外时,不妨看看小红艳吧,看看这位“篮球女孩”的成长历程,谁还能轻易言败呢?